近两年,结构性存款规模快速增长,也让这类产品备受争议。此前,银保监会就曾点名“假结构”存款,将其列入银行业侵害消费者权益乱象。10月18日,为了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银保监会制定并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下称《通知》),对结构性存款的发行主体、销售管理、产品设计、信息披露等方面提出了全方位、严格的要求。
随着新规落地半个多月,记者走访浏阳市内多家银行了解到,各家银行在产品销售上也相应跟进,进一步保障投资者的权益。
理财周刊记者邹术
新规发布加强监管
说到结构性存款,其实它并非新鲜事物。自资管新规落地,银行理财收益进入下降通道,保本理财逐渐淡出市场,被作为银行保本产品最佳替代品的结构性存款渐渐受到稳健型投资者青睐。
银行结构性存款,虽然有“存款”二字,但是本质属于理财产品。但不少投资者容易将其与“储蓄存款”“非保本理财”相混淆。尽管监管部门对其发展提出了明确且严格的要求,但受逐利因素驱动,一些乱象仍不断出现,集中表现为“假结构”问题、产品设计不合规以及宣传销售不规范。
“例如,此前部分银行为了吸收存款,会将结构性存款的利率提得很高,然后刚性兑付给客户,所以就有假借结构性存款的名义来进行揽储的这样一个现象存在。”业内人士介绍,上个月银保监会就制定并发布了《通知》来约束各种乱象,《通知》中明确要求,结构性存款应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合规销售、信息披露等环节加强规范,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业内人士还表示,《通知》中还明确了只有具备普通型衍生品资质的银行才可发行结构性存款。另外,结构性存款也不会实行刚性兑付。“投资者在选择结构性存款时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重点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分析其挂钩的衍生品种类,二是正确理解‘保本浮动收益’,即产品收益随挂钩标的表现变动,银行保证结构性存款的本金和最低收益,但不保证能实现最高收益。”业内人士还提醒。
首次购买须做风险评估
近日,记者走访了多家银行网点发现,随着银保监会对于结构性存款的监管力度增强,各家银行对于结构性存款的销售也更加严谨了。
“购买结构性存款和购买理财产品一样,都需要做风险评估。”市内一银行工作人员介绍,结构性存款并非普通存款,它可以理解为是“存款 金融衍生品”,即商业银行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产品的存款,一般来说,它的大部分资金会投向存款等货币市场工具,然后拿少部分资金投向股指、黄金、美元等金融衍生品市场,既然有投资金融衍生品,那么它的风险指数也会相应跟高。“因此,在首次购买的时候,投资者必须本人持身份证到理财室办理风险评估。”
另外,记者查看了部分银行的结构性存款产品说明书,在长沙银行的结构性存款产品说明中发现其中包含产品详尽信息、产品风险提示书和说明书等,在产品说明书中,风险提示的字眼都被银行加黑突出了。在中信银行的结构性存款产品说明书中,记者也看到了“重要提示:结构性存款产品有投资风险,只保障结构性存款本金,不保证结构性存款利息收益”。
销售或代销结构性存款需要“双录”
此次出台的《通知》还特别要求,商业银行销售结构性存款,应当参照《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执行,实施专区销售和录音录像,设置1万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销售起点,并要求在销售文件中约定不少于24小时的投资冷静期,加强结构性存款合规销售。
此前,结构性存款出现在不少互联网平台上,在进行简单的测试后,不需实行“双录”环节,直接就可以购买。而今,购买结构性存款要像买理财产品一样,实行“双录”。一家银行的工作人员表示,为了避免理财经理影响客户的判断及购买,录音和录像既是对理财经理这样的专业人士的一种监督,也是对客户权益的一种保障。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这家银行目前发行中的结构性存款起存金额均为1万元人民币,虽然产品详情页内尚未发现相关“24小时投资冷静期”字样,但均有“募集期可撤销交易”的相关提醒。
相关链接
智能存款与结构性存款的区别
同为高收益的“存款类产品”,近期频频被点名的结构性存款,与上半年同样出镜频繁的“智能存款”又有何区别?
从发行主体来看,智能存款起于2018年左右,是民营银行为了吸收存款而率先推出的一种产品,随着产品的影响力扩大,其他银行纷纷效仿,并且智能存款仅是业内的通行叫法,并无法定意义。结构性存款则在2002年就通过外资银行引入进来,明确受相关政策、条款的监管,2018年以来发行主体以中小银行为主。
从产品设计来看,结构性存款有固定期限,不可提前支取,产品分为“基本存款 衍生品交易收益”两部分,收益在一个区间内,是保本浮动收益的产品,销售和管理参照理财产品。而“智能存款”随用随取,灵活度与活期存款基本无差别,每一笔智能存款都对应一笔定期存款,提前支取相当于银行将该笔定期存款的收益权转让给第三方机构,其底层产品仍然是定期存款,受存款保险制度保护。
从发行的规模来看,截至2019年9月底,央行披露的结构性存款规模已经达到10.8万亿元,虽然占总存款比重不足5%,但绝对数额仍然较大。智能存款虽然由民营银行扩散到银行业,但整体规模仍然有限。即便是依靠微信进行导流的微众银行,2018年底存款总量也仅有1500亿元,智能存款就更少,整体而言,对于市场格局的影响十分有限。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