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里走出一支公益消防队,守护森林25年-js555888金沙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2-08-31 10:32:16
微浏阳
—分享—

成立25年来,云豹森林防灭火救援队参与过数十次森林灭火行动,也多次驰援外地火场。受访者供图

文家市镇大成村,有一群“特殊”的村民。

平日里他们和其他村民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一旦发生森林火情,他们会以最快速度集结,穿戴好装备,驾驶消防车奔赴现场——他们是一支义务消防队的队员。

这群村民的领头人叫孙见希,他给队伍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浏阳市云豹森林防灭火救援队。“希望队员们都像豹子一样行动敏捷,能够第一时间抵达火场开展灭火。”孙见希说,因为“公益”,大家凝聚在一起,队伍自1997年组建以来已经走过了25个年头,但守护森林安全的初心始终未变。

更让孙见希欣慰的是,近几年,大家还一起抱团创业,通过产业养队的方式,让这份公益事业有了更强后劲。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谢禹

保水保树

18名村民组建义务消防队

从文家市集镇沿着s310行驶5分钟,向南拐进一条蜿蜒的村道,向山林而去,不到10分钟抵达了大成村。

这里绿树环绕,流水潺潺,一派美丽的乡村田园风光。但谁能想到,这个被山林包裹着的村庄曾一度出现断水危机。

孙立远(前)和队友正在整理消防器材。刘珂摄

“因为挖煤,村里的井水几乎断流,很多村民都要到后山去接泉水。”孙见希带记者来到隔田相望的一处废弃煤矿开采场所,这里就是曾经的文家市煤矿,他和许多村民都曾是矿上的员工。

煤矿的开采让他们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但由于采煤导致地质沉陷,村里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了破坏。“后山的泉水一定要保住,要不然就无水可用。”强烈的危机感促使孙见希等18名村民聚在一起商讨保水对策。

保水先保树。“把后山的200亩林木保护好,才能有效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这样才有水可用。”1996年,孙见希等18人成立巡护队,大家分班编组,轮流上后山巡逻,将多个盗伐林木的嫌疑人扭送到了派出所。

渐渐地,盗伐林木的人少了,但是新的问题接踵而至——如何防范森林火灾。1997年,这支巡逻队伍变为了义务森林消防队伍,日常的工作重点由防范他人盗伐林木变为了防范森林火灾。此后,每年秋冬时节的火险高峰期,大家都会手持灭火工具开展消防巡逻。

“保护后山的林木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农闲时家家户户都会派人上山巡逻,大家非常齐心,防火灭火的意识非常强。”孙见希回忆,当时村里每户人家出了40元作为消防经费,在大家的守护下,自1997年以来,后山的200亩山林从未发生过森林火灾,“唯一一次火情是2007年,江西铜鼓一带的山火即将蔓延到文家市,我们立即出动,配合消防员及时扑灭山火,后山没有任何损失。”

随着山林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日趋向好,大成村后山的泉水不但保住了,村里的部分水井也重新涌出了水。

转战多地

驰援森林灭火

保护森林才能有效涵养水源。一路走来,大成村的村民用实践印证了这句话,对于森林消防工作的意义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当初的18人队伍,经过发展也很快扩张到50多人。此后,除了兼顾村里的森林防灭火工作,只要文家市镇域内发生森林火灾,孙见希和队友们总是第一时间赶往现场。

“那时候我们的灭火工具都比较简单,交通工具就是摩托车。队长发布火情消息,大家骑上车就往火场赶。”孙立远是最早的18名队员之一,跟随队伍参加了大大小小几十次森林灭火。

火场情况复杂,去往火场的路往往位于崇山峻岭之中,道路崎岖,骑行摩托车有不小的安全隐患。

“有次我骑着摩托车去救火,情急之下忘记戴头盔,当时就被交警拦了下来,无论我怎么解释,对方就是不放行。”孙立远说,当时为了这事,他还发了火。但是,交警的一席话让他意识到是自己错了,“交警说,我们连自己的交通安全都无法保障,一旦发生事故,不是去救火而是去添乱。”从那次救火行动之后,队员们意识到,救火不能仅靠一腔热情,更要讲究方式方法,一味地猛冲猛打可能适得其反。

2006年,队员们一起凑钱购置了一辆面包车,作为赶往火场的“运兵车”,并积极向浏阳市森林消防队寻求帮助和指导。

2008年,浏阳市森林消防队将这支队伍正式吸纳为下属分支队伍,在资金和设备上提供一定支持。

从此,孙见希和队友们不但会定期接受专业的森林消防培训,队里在2018年还分配了专业的消防车辆和大量消防灭火设备,队伍也进一步扩大到60多人。

哪里有森林火情,就第一时间奔赴哪里。成立以来,浏阳市云豹森林防灭火救援队不但参与过数十次浏阳境内的森林灭火行动,江西铜鼓、长沙县发生的森林火灾中,也时常有他们驰援的身影。

新闻延伸

公益聚人心,抱团发展产业

2016年对于孙见希和队员们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当年文家市煤矿停产退出,为了维持生计,一些队员不得不离开村里,前往外地工作。

“当时队伍变得不稳定,火情发生时,召集人员也比较困难,毕竟大多数人都在外地。”孙见希说,从那时起他就一直在思索稳定队伍的办法。

“我们毕竟不是专职消防员,政府部门支持的经费有限,无法满足大家的生计,所以必须要有一份事业,让队员们能够有稳定收入,还能留在本地,做到可以随时集结驰援火场。”2018年,孙见希和队员们筹集了10万元,在村里抱团发展迷迭香种植产业。

“当时我们就约定,收益的一部分拿出来作为森林防灭火的经费。”孙见希和队员在村里种植了50多亩迷迭香,但是由于缺乏经验,迷迭香并不适应当地水土,这次抱团创业以失败告终。

2019年,孙见希召集队员们开展二次创业,此次选择的项目为红薯种植。吸取上次的教训,孙见希邀请了专家对土壤进行采样,确认大成村的土质适合红薯生长。

经过3年的发展,红薯种植面积扩展到了200多亩。如今孙见希还注册了“森薯缘”品牌,开展红薯粉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不少队员依托红薯粉产业有了稳定收入,不用再去外地谋生,队伍也稳定了下来。

2021年,在市林业部门的帮助下,救援队的几名队员又再次筹资,开辟新的创业项目——药材种植。

在大成村退出的花炮厂厂房里,救援队最早一批的队员——孙达明和几名队友一起开展了灵芝等中药材的种植。

“虽然起步不久,但是在林业部门的牵线搭桥下,我们得到了湖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金沙集团1862cc的技术支持,掌握了药材种植技术,效益非常好。”孙达明说,基地里除了灵芝外,还种植了黄精、玉竹等药材。

今年该基地还尝试开发了灵芝盆景产品在网上销售,销量非常可观,明年准备继续扩大规模,提高产量。“我们都是通过公益走在了一起,大家的凝聚力非常强,发展产业不但让我们的生活更有奔头,也提高了队伍的造血能力,让我们能够在公益的路上走得更远。”孙达明说。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js555888金沙-金沙集团1862cc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