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边与癌症抗争,一边悉心抚养智残堂侄女
邓平芳(右)正在教华华切菜。记者张可夫
“将辣椒切碎,茄子切薄一点……”7月26日上午,大瑶镇,在自家厨房里,51岁的邓平芳正在教堂侄女华华(化名)切菜。看着孩子的刀工越来越娴熟,邓平芳脸上不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华华从小就鉴定为智力残疾,她的母亲和哥哥患有精神疾病,生活均无法自理。父亲是家中唯一的顶梁柱,却在3年前因病去世。身为堂婶的邓平芳便主动挑起担子,在家悉心照顾华华。如今,华华已能够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原来涣散的目光也越来越有光彩了。今年,邓平芳被评为浏阳市第六届扶残助残先进个人。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可夫
孝老爱亲
坚强撑起两个家庭
邓平芳说,华华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家庭。
2018年10月,华华的父亲患脑溢血昏迷,家中失去了唯一的劳动力,日子变得越来越艰难。于是,在堂兄住院治疗期间,邓平芳夫妇挑起了照顾他们一家的重担。
2019年5月,堂兄因病去世,留下了华华和她的母亲、哥哥。由此,问题出现了——谁来照顾这一家人?
邓平芳夫妇找来亲戚商量,可各自的家庭都不富裕,没法长期承担。事实上,邓平芳的家庭也不富裕,当时她公公瘫痪在床,婆婆也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后相继因病去世),还有要上学的女儿,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丈夫和儿子在外打工维持,家庭负担很重,“如果再把这一家子的生活重担挑起,自己真是有心无力。”
在商量无果的情况下,邓平芳找到老桂新村村委会商量,最终决定将堂嫂送到镇敬老院,将堂侄子送到市精神病医院治疗,孤苦伶仃的侄女则由她带回家中照顾。就这样,邓平芳坚强撑起了两个家庭。
华华性格很安静,但照顾她并不容易。“刚接她回来时,华华整天坐在角落耷拉着头,也不和人交流,连吃饭都要喊很多遍,衣服也扔得满地都是……”邓平芳说。
“绝不能让孩子这样下去。”抱着这个想法,邓平芳开始一步步训练华华,培养其人际交往和生活自理能力。慢慢地,华华的精神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变,现在每天都把自己整理得干干净净,还会热情地与人打招呼。
耐心教导
侄女慢慢走向自立
2020年4月,邓平芳被确诊为宫颈癌晚期。那段时间,她每天都要接受化疗,在生死边缘上挣扎。好在手术取得了成功,战胜了病魔,但也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此外,在生死线上走了一遭,邓平芳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身体时常会有疼痛感,每个月都要进城拿药。
尽管生活给予的是百般磨难,邓平芳却没有半句怨言,也没有停止对堂侄女的照顾,总是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同时,她心中的一个信念愈发强烈:不可能照顾华华一辈子,要让她能够慢慢走向自立,将来出嫁了,也能料理好家庭。
于是,邓平芳今年开始教华华做饭菜,比起洗衣拖地来说,这要难上不少。可在邓平芳不厌其烦地教导下,华华从淘米煮饭学起,如今已经会制作简单的蒸菜了。
4年来,邓平芳对待华华就像是对待自己的亲女儿一样。生活过得紧巴巴的,邓平芳不舍得给自己买新衣服,身上的格子衬衣已经洗得褪色,但她每次给女儿买衣服时,也会给华华选上一套。
华华也十分有孝心,看到邓平芳身体不适,会主动帮她洗衣服。“原来目光都是涣散的,现在越来越有光彩了,我的孩子进步了!”邓平芳高兴地说。
“平芳有耐心、有爱心、有担当。跟刚来时相比,华华就像变了个人一样,一般人带不了这么好。”邻居张明桂赞叹道。
“不管生活多困难,我会微笑面对每一天。既然选择了,我就会一如既往地扛起这份责任。”邓平芳坚定地说。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