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敬老爱老新风
陈思平在绘制“新24孝”主题文化墙。记者张玲
“感谢陈思平同学,艺高一筹,爱心奉献!”8月24日,浏阳市康复托老中心,在一片掌声之中,浏阳市康复托老中心相关负责人高振华郑重地将手中一纸奖状授予“00后”大学生陈思平。
今年暑假期间,家住枨冲镇的大二学生陈思平,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免费为浏阳市康复托老中心打造出敬老爱老“新24孝”主题文化墙,在传承中华“孝文化”的基础上,弘扬新时代敬老爱老新风。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玲
文明新作
“新24孝”连环画现身康复托老中心
走进康复托老中心生活楼,楼道间白色的墙壁如今有了新变化。只见走廊两面墙壁共绘制了24幅画作,每幅画底下都标注有敬老爱老主题词,画作内容写实、立意明确。文化墙绘制好后,不管是住在生活楼内的老人,还是前来看望老人的子女、爱心人士,都称赞不已。
中华文明讲究孝,“老24孝”的传统故事,如“戏彩娱亲”“卧冰求鲤”“弃官寻母”等都是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经典。那陈思平画笔下的“新24孝”讲述的是什么呢?第一幅画作描绘的是老人带着孩子在院子里玩耍,家庭主妇在一旁忙着晾晒衣物,表达的是家人要为老人提供舒适整洁、愉快温馨的生活环境;然后是一幅“定期体检,做好预防”的画作,提倡家人经常带着老人做体检,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
随着时代的发展,“卧冰求鲤”“弃官寻母”等孝道表现形式不一定适用,但“孝”的精神和文化还要继续传承并弘扬。在陈思平看来,“新24孝”应该不与社会脱节,“帮助老人学会用电脑、手机,紧跟时代新风,厚养薄葬都是‘孝心’的体现。”
虽然是一名“00后”,但陈思平的画作却整体呈现出一种“连环画”的复古风——人物线条流畅、表情丰富,每一幅画作都有一种独立的主题表达。这种“小人书”的风格,唤起了不少老人以及老人子女心中的怀旧情怀。“她画的时候,我每天都推着老人出来看。”康复托老中心陪护蔡阿姨不住点赞,说“画得真好”。
敬老新风
新时代“天下老人共敬同帮”引共鸣
经过五六天的忙碌,“新24孝”文化墙基本完工,陈思平拿着颜料,正在对一些小地方进行补充或者勾勒。为赶制这24幅画作,她在康复托老中心住了一个星期,一方面和老人聊聊天、体验康复托老中心的生活;一方面起早贪黑,把自己对敬老爱老的理解融入这面文化墙中。
“这次绘制比我想象中的难得多。”陈思平说,虽然她学的是美术专业,但墙绘是第一次,腰酸腿疼手抽筋都可以克服,最主要是狭窄的通道让她无法后退查看整体效果。后来她想了一个办法,每画好一幅画作,她就站在凳子上拿手机将画作拍下来,在手机上进行查看,如果发现有比例不对或者构图有失的地方,再一一进行调整。
整整一个星期住在康复托老中心,康复托老中心院长刘定波还担心陈思平会有些不习惯,结果她不仅顺利绘制出了“新24孝”文化墙,和老人们也相处得很好。
谈及绘制“新24孝”文化墙的初衷时,陈思平表示,在学校时,她曾经和“校爱心社”一起前往敬老院看望慰问老人。“现在很多老人都实现了衣食无忧,但他们内心倾诉的欲望还是很强烈,想聊自己的往事、想聊自己的子女。很多次,我只是陪着他们聊聊天,他们心中的孤独感就得到了纾解。”陈思平说。
而这段经历也导致她将“新24孝”理解为爱和助力,古人讲究“老吾老及人之老”,如今爱心力量强大,天下老人也可共敬同帮。
“如今社会敬老爱老之风盛行,我也希望能尽一份力。”陈思平说,这个暑假她还参加了枨冲镇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碰到有老人担心处在疫情高风险区的子女时,她就详细地传达政府的相关政策,“我想他们的子女肯定也希望有人能把这种力量传达给他们的亲人,这是‘孝’的力量,也是共敬同帮的力量。”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