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围山镇大围之珠果园里,成熟的梨子已经挂满枝头,等待游客前来品尝。李应忠摄
浏阳日报讯(记者袁安通讯员周春坡)色泽鲜亮的翠冠梨、爆汁清甜的红宝石李、圆润饱满的油桃……又到了一年一度水果成熟季,7月22日上午,大围山镇锦绶堂前人头攒动,浏阳市大围山镇第十三届水果文化生态旅游节在这里正式启动。
本次节会由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指导,长沙市农业农村局、浏阳市人民政府主办,浏阳市农业农村局、浏阳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大围山镇人民政府承办。自2010年起,“大围山水果节”已连续举办了12届。
启动仪式上正式发布了2022年度大围山镇全域旅游地图,全镇划分为锦绶堂片区、白沙片区、大围山片区、中岳片区四个区域。通过这份地图,游客可以更加方便地畅游大围山,领略大围山的山水美景和人文历史,享受大围山的美食美味,体验大围山的民宿、宾馆和营地。
在当天的启动仪式上,大围山镇还评选出了十位优秀的青年果农。有穿梭在田间地头,将一片片荒地打造成果园的“90后”;也有学成还乡,带着一腔热血助力乡村振兴的青年……这些青年果农们带着信念与情怀,成为了大围山乡村振兴的闪亮“名片”。
“感谢大家对我的关心和支持,我相信,我们靠自己的双手会在美丽乡村奋斗出一片天。”优秀青年果农鲁发厚是一名党员,也是浏阳市发亮种养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他流转土地300余亩发展大围山水果产业,同时还发展生态散养土鸡及特种水产养殖,有效带动了周边农户致富。
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大围山水果已经远近闻名,“大围山梨”成功创建国家地理标志示范样板、湖南省十大果品区域公共品牌。同时,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电商 农户”订单式生产,优质农产品搭上了“数字快车”,线上销售达6000万元。目前全镇种植梨、桃、李等50多种水果达2.5万亩,年产水果千万斤,年产值过亿元。
立足特色优势,深挖特色资源,大围山镇近年来不断深化“红旅、绿旅、农旅、文旅”融合,着力创建锦绶堂、白沙古镇、浏阳河源头、鲁家湾等3a级景区,打造出“春赏花、夏漂流、秋摘果、冬赏雪”的四季旅游路线,红色研学、赏花摘果、踩溪漂流、精品民宿、康养避暑等乡村旅游成为热点,“摇蜜节”“踩溪节”“豆腐节”等品牌节会引爆文旅消费。
以果为媒,以节会友。大围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围山镇将继续致力于产业发展,奋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同时,引导广大水果种植户转型升级,促进果农进一步增收致富,写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