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湘赣边区域文旅热土,苍坊旅游区每年都吸引了全国各地众多游客前来打卡。资料图片
浏水之南,青山环抱下的中和镇,清幽的敏溪河蜿蜒而过,两岸沐浴着百年风雨的一砖一瓦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微雨过,小荷翻,这个别具客家风情的小镇既是一片红色热土,也是一方旅游胜地。
文旅融合是大力推进“中部崛起”的重大课题,也是推进“强省会”的重大项目。浏阳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强省会战略的实施方案(2022—2026年)》明确提出,要培育文旅龙头,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红色文旅融合发展创新区。
作为胡耀邦同志的故乡、秋收起义的重要策源地,中和镇拥有得天独厚的红色旅游优势。近年来,依托丰富多元的文化旅游资源,中和镇抢抓发展机遇,以文促旅,以旅兴文,推动了旅游产业多元融合发展。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袁安
推动“颜值气质”双提升,助力景镇融合一体化发展
盛夏时节,晨曦初照,“最美乡村公路”荷文公路中和路段在清丽秀美的山间蜿蜒延伸,每过数百米,就有一处微景观,行驶其间宛如置身山水画卷中。
作为通往胡耀邦故居的红色旅游道路,荷文公路也是浏阳全域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去年以来,中和镇倾力打造“五彩”荷文公路,对12.2公里的荷文公路中和段进行综合提质改造,以“四季有花赏”为设计理念,聘请专业公司按照实施方案进行改造。
从中和镇上空俯瞰,整齐的房屋点缀在青山之间,目之所及皆是景,犹如一幅山水画卷。中和镇供图
提质改造后的荷文公路中和路段,短短12公里的路程共有40余处大大小小的节点景观,不仅提升了游客的游玩体验,也成为了浏阳全域旅游的“示范路”以及乡村振兴的“样板路”。
沿着荷文公路来到中和集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古色古香的楼房建筑和栩栩如生的墙画。在繁闹的街头小巷,美观统一的店招广告、规范有序的停车位、宽敞整洁的人行道……青瓦白墙、飞檐翘角,古色古香。漫步在这个高“颜值”的集镇,目之所及皆是景,令人眼前一亮。
美丽街道的“蝶变”得益于集镇的立面改造。2021年,中和镇投资打造客家小镇,耗时三个月将集镇两旁的房屋进行了立面改造。同时启动了人行道改造、集镇亮化、安置区建设等一系列民生项目,先后将苍雅路、春风路、祠堂路进行了全方位改造。
集镇改造提升,既要外修“颜值”,又要内提“气质”,实现“内外”双修。
在外貌提升上,中和镇将集镇房屋改造成了以黑白灰为主色调的客家风情建筑,在墙面贴上了仿古砖,新建了屋檐和风雨走廊,整个街区色调实现和谐统一;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不仅更换了集镇路灯、翻新人行道、改造强弱电线路,还将街边的绿植替换成了四季常青的桂花树。改造后的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善,真正实现了四季有花香,出行更安全。
一里长街,旧貌换新颜。人居环境改善了,集镇“颜值”提升了,居民们的脸上也乐开了花。“没想到变化这么大,现在街道更宽阔,楼房更靓丽,大家的幸福感也更强了。”美丽集镇的全新亮相,让附近的村民纷纷感叹家乡的喜人变化。
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的主体项目,集镇风貌提质改造项目也是中和镇以项目建设助力景区发展的举措之一。不远处的苍坊旅游区,与中和镇的青山绿水融为一体,在这片土地熠熠生辉,这片历经数年沉淀的故土成为了湘赣边区域文旅热土,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慕名前来打卡。
如今,依托胡耀邦故居形成旅游圈,中和镇已然成为了一个集民俗观光、餐饮、休闲于一体,既具有浓郁古客家风格又含有近代红色记忆的旅游小镇,实现融镇入景、景在镇中、景镇齐飞的一体化旅游发展格局。
打造美丽宜居村庄,农文旅融合绽放经济之花
走出集镇,沿着阳谷河一路前行,一个个美丽屋场“镶嵌”其中,秀美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卓有成效。每个屋场各具不同的特色,真正实现了一步一景、景景动人。
在苍坊村富家湾屋场,200余亩荷塘内,满池荷花静立水上,或玉蕾吐艳,或含苞待放。游客们徜徉在田间小道,采摘新鲜莲蓬,沉醉于夏日荷景中。荷叶下,隐约可见数十条“小精灵”在水中欢欣雀跃。这些“小精灵”正是村民叶长国放入的各种鱼儿。
2021年,中和镇投资打造客家小镇,实现了集镇“颜值”大提升。中和镇供图
为了提高农田综合利用率,在村里的支持下,从2019年起,叶长国认真钻研套养技术,让鲤鱼、草鱼在荷塘里安了家,发展荷下经济。荷鱼共生,既节省了养鱼的饲料成本,又为莲蓬生长提供了有机肥,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
缤纷夏日,荷塘的美景令人如痴如醉,果园里的美味同样令人流连忘返。眼下正是水果成熟的季节,当地的水果基地更是热闹非凡,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游客光顾,体验采摘的乐趣。
近年来,苍坊村大力发展绿色休闲产业,按照“四季果园”“吃在当季”的思路,在红色旅游景点周边主干道两旁布局红心火龙果、黄金梨、红冠桃等水果基地。丰富的水果品种,较长的采摘期,让“采摘体验游”四季不断,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今年46岁的叶光明是村里的养殖大户,通过流转土地,引进养殖技术,养殖了大闸蟹、小龙虾等水产品,还种植了玉米、草莓等蔬果。“现在小龙虾最火爆,每天约有两百多斤的出产量,几乎天天处于缺货的状态,高峰期最多有30多个家庭来垂钓。”望着眼前的养殖基地,叶光明脸上是藏不住的笑意。
在田园体验农耕乐趣,在传承中感受红色文化。2020年,苍坊村正式打造红色研学产业,按照“融入景区、服务景区、借力景区”的思路,采取“村集体主导 公司运营 农户接待”的模式发展红色研学产业,为研学师生提供“学、游、吃、住”一条龙服务。
“现在苍坊村楼西片富家湾屋场半数以上的农户参与了红色研学产业,一次最多能接待1200名学生。”苍坊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邓敏介绍,自引入红色研学产业以来,共接待5万余名学生前来开展研学活动,营业总收入达到800万元。
在中和镇,游客可以来苍坊铜锣坪采摘小水果,到摇钱湾步道沿河观景;也可在富家湾体验乡间民宿,去胜利屋场的田间抓泥鳅……农文旅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同时,也推动了中和镇旅游产业多元多样发展,一条条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逐步成型完善。
“2022年中和镇将抢抓‘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区’两大机遇,以中和作为贡献省会之强,朝着‘传承红色文化基因,打造一流旅游名镇’的目标阔步前行。”中和镇党委书记周曦表示。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