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志
浏阳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总引领、“乡村振兴”全驱动、“区域合作”大开放战略,通过高质量经济、高水平开放、高能级城市、高富美乡村、高品质生活,彰显现代化新浏阳“领头雁”“示范区”的价值。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来浏调研时对浏阳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完全赞同,并以“三个不能”寄予厚望。在这个“变局中开新局”的关键起点上,文化产业要以归零心态努力赶考,准确研判正在深刻演变的产业版图、要素版图和消费版图,更加精准地聚焦人的原点、数的维度、文的土壤,去把握“趋势中创胜势”的先机。
一是激活高质量经济的数字动能。
数据作为“21世纪最珍贵的石油”,成为现代经济运行中的根本性资源。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规划建设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这个战略将指导我们在所有领域深度嵌入“数字理念”“数据思维”,集中关注“数字产业”“数据红利”,推进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双向赋能,加快进入以数字生产力为主要标志的新阶段。
网间经济孵化器不到一年的发展实践,引进项目29个,新增就业岗位350个,龙头企业诚懿传媒预计每平方米贡献年产值3.27万元,生动证明了浏阳发展数字文化产业的广阔前景。以内容创意为核心按钮,通过“一键钟情”的文化植入,让数字经济实现从“万物互联”向“万物相恋”的进阶,让产品更有含量、连接更有温度、消费自带主张、体验在线增值,更多新产业、新业态、新场景应运而生。未来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布局,加快引进数字文创中心、数据客服中心、产品设计中心、数字转型共同体等项目,主动承接大中城市的互联网产业转移和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加快推动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并轨加速,焕发全新的生命力。
二是提升高能级城市的感性智慧。
未来五年,浏阳要建成省会副中心和湘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成为独具魅力、极富特色的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经济学领域对“高能级城市”的标准,以65个指标衡量一个城市的现代化程度和对周边地域的影响力。除了基础条件、商务设施、专业服务等一些可衡量的理性指标之外,我们也要同步注重城市的感性智慧,提升在互联网语境中的城市ip价值、文化表情和魅力指数。
在城市建设的宏观规划和细节打磨中,时时处处践行“以人为本”的基本逻辑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价值原点,让城市功能更加敏锐地“懂得人、关注人、呵护人”,在成为“生活空间”的同时更具“精神容器”的张力。要赋予城市硬件设施更多的“软质文化”和“增量价值”,善于觉察人性深处的内在需求和集体情绪,用创意思维智造城市社交空间与日常生活场景的互动,让原本钢筋水泥的功能设施“自带情商”,找到一种更鲜活的通道去完成与市民、游客的情感共鸣、传导和汇流,这些在互联网中形成的能量场,本身就具有“高能级”的城市影响力,会逐渐内化成城市品牌和地域文化符号,是“高能级城市”的必要内涵。
三是推动高富美乡村的文化融通。
“美丽生态、美学经济、美誉人文相得益彰”,对乡村振兴提出了文化赋能、美美与共的更高要求。“美”是从用户精神体验出发的感性标准,乡村之美,在于各具特色的自然风貌、和谐安定的人文环境、亲近山水的生活和自在连接的社交体验,这每一种“美”,都需要文化的“维生素”去滋养、融通、点亮。
文化产业园今年7月31日举办的“美学经济与乡村振兴”云沙龙,吸引了全国9万余人参与互动,也在线连接了不少乡村美学的优质服务商。文化产业园将推动文化创意企业更深入地参与新一轮乡村振兴的建设实践中,高度聚焦生活方式、审美方式、社交方式,前置介入设计理念和美学思维,让乡村的山、水、人、文、产找到最美好的连接形式和转化模式,让乡村美学资源实现在地化、可持续的价值再生;让乡村文旅在场景营销、产业变现的过程中同步加速文化融合。同时也要充分借力数字化的工具,推动“数字入村”“信息养村”,避免数字鸿沟带来的文化隔阂,让数字化应用为乡村生活带来更便利的功能拓展,让更多人欢享“沉醉乡村、共享世界”的生活审美体验。
(作者系浏阳市文化产业园管委会主任)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