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迹镇积极应对旱情,多方引水为农田"解渴"
8月16日,又是一个大晴天,普迹镇普花村种粮大户汪瑞祥最近像是和放水“杠”上了——即使凌晨才睡下,但他又早早起了床,直奔地里去。
“这段时间只做这件事,那就是给田地里放水!”今年,汪瑞祥在村上承包种植了300多亩双季稻,收完早稻种下晚稻,田里一点水都不能少。然而,他却遇到了用水大难题——随着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加之他的稻田不在水库灌溉范围内,数百亩稻田面临干旱“烤”验。
不仅仅是汪瑞祥的稻田,作为农业类乡镇,普迹镇约有3000亩水稻、蔬菜等农作物受到持续高温的影响。但当地干群尽早谋划安排部署,在提前全面疏通维护支渠等水利设施的基础上,采取合理调水、电力抽水灌溉等措施,让汩汩流水奔向田间地头,开启奋力抗旱保丰收之战。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莫瑜
村民出力
养殖户开闸放水灌溉农田
在新府村,虽然大部分农田有水库水、电排等灌溉,但是在中心组和青山组,仍有80余亩水稻在山冲里,面临着供水难题。眼看着村民们的田地一天比一天干,青山片党小组组长陈国冬想到了附近的两个相连水塘。
这片水塘水面有五六亩,蓄水量大。可是,它被村民尹桂希承包几年了,里面养着鱼,还从没干过塘,他会愿意开闸放水?“村组干部一起上户沟通,尹桂希也是种田的人,深明大义,同意了开闸放水。”陈国冬说。
确实,种植了六七亩水稻的尹桂希,深知此刻水源对于农作物的重要。他配合地捕捞了部分活鱼进行销售,其他的鱼则引到低洼位置养殖。8月5日,随着水塘闸口打开,汩汩流水奔向了周边的田里。
“第一次放了两天两夜,之后又放了一次,让这80亩农田暂时保住了。”陈国冬说,现在七成的稻田已经在孕穗了,长势还可以,“现在没有那么担心了,水塘还保留了部分水,我们将有计划地组织放水,力保农田获收成。”
村级行动
安装水泵引来甘霖润旱田
“没有水库水灌溉,我只能想方设法引水来!”8月16日上午,普花村樟树组,村道边的一片片稻田在阳光下泛着绿意。地势低洼处的稻田还有些水,但地势高的地里,就只有些许湿意了。
“这块田前一天还放了水,保持不了多久,还得继续放水。”汪瑞祥介绍,他种的双季稻正处于分蘖期,是需水高峰期,如果缺水,会严重歉收甚至绝收。说着,他往河边走去,那里有一个电排。拉闸、扫码充值后,一股湍急的水流被机埠抽了上来,送到岸边的水塔中,再通过管道注入沟渠、水圳、农田里。
“这要感谢村上新购买的水泵,恢复了樟树组的电排供水。”汪瑞祥说。原来,面对高温天气,汪瑞祥早在7月初就开始抗旱了,购买水泵水管、申请安装抗旱电表等,通过水圳、机井取水等方式取水。然而随着高温天气持续,水圳、机井的水已经无法满足需要,眼看着田地慢慢干涸、水稻面临绝收的困境,8月12日上午,焦急的他来到村委会求助。
“村委会知晓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黄自力当即和汪瑞祥等一起到长沙买水泵,我就组织村民筹工、准备水管材料等。”普花村党总支副书记李楚华说,水泵一买回来,他们马上着手施工安装。当晚8点,樟树组的电排恢复了供水,“这个电排能满足这一片500多亩水稻、蔬菜等农作物的供水。”
据了解,普迹镇有9个村(社区),其中普花、普泰两个村不在官庄水库的灌溉区域内。为了解决水源紧张的问题,近半个月来,普花村已经购买了两台大功率潜水泵,解决了平安组和樟树组的灌溉问题,同时维修了牛弄组电排,新增抗旱电表20余个,在塘地小区硬化水圳600余米。
“目前,还有朱家冲小区、塘地小区严重缺水,我们采取了以奖代补的模式,鼓励村民打抗旱水井。”黄自力介绍。
全镇部署
力保稻田喝上“及时水”
“我们镇是农业类乡镇,水稻、蔬菜的种植户子多,在面对持久高温极端干旱天气时,我们建立了抗旱工作队伍,尽早开始了谋划和安排部署。”普迹镇农业农村办副主任魏巧彬告诉记者,早在6月份,镇政府就对全镇的120公里的水利支渠进行了全面疏通维修,对30余口山平塘进行了维修加固。
蓄水调水方面,在对水库骨干山塘进行科学蓄水的基础上,及早和灌区协调,7月初开始从官庄水库调水,采取7天通水3天停水的模式,灌溉农作物的同时,将水调入山塘水库确保蓄水量,保障灌溉和应急用水。
“针对渠道水不能到达的区域,我们实行了电力抽水灌溉,将原有的电排和抗旱井进行维护,确保正常运行的同时,增加抗旱专用电表和简易电排,今年新增抗旱电表52个,抗旱电排5个,确保抗旱能力。”魏巧彬说,面对持续的高温天气,镇域3000余亩水稻、蔬菜等农作物受到了影响,但随着各项举措的展开,目前全镇旱情基本可控。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