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
日前,海底捞又上热搜了。有网友爆料称海底捞在会员系统里私下给顾客打标签,主要包含体貌特征和个性需求,有人就被打上了“喜欢在app上投诉”的标签。海底捞回复称,已对相关内容进行持续优化,明确禁止对顾客个人信息如体貌等特征进行任何备注。
海底捞是一家自带网红属性的企业,网红意味着人们的目光高度聚焦于它,这对于一家餐饮企业而言有着商业上的巨大优势。但是网红企业也容易招黑,稍有争议性的事件曝出,往往就会一石激起千层浪。
理性来看,根据顾客的需求打标签有其合理的一面。在餐饮行业竞争愈加激烈的当下,餐饮门店都在下大力气于服务上精益求精。海底捞作为一家以服务见长的火锅店,如何进一步完善服务,让顾客吃好喝好,心甘情愿地买单,并且下次还愿意再来,是它的核心竞争力。
顾客各有不同,需求也不尽相同,根据顾客的喜好备注一个标签,可以提升服务的精准度,其出发点是好的,顾客也能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更好的消费体验。所谓的标签可以理解为商家给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必要准备。
但是,当标签越界,涉及消费者的隐私甚至有歧视之嫌时,就会让顾客反感。比如,对消费者的容貌、消费能力等进行备注,就很容易对顾客产生冒犯,毕竟没有人喜欢被评头论足。
如今,个性化服务不仅存在于线下的餐饮服务企业,还广泛存在于线上的互联网企业。合理利用消费者让渡的部分个人信息,用来给消费者提供更优的体验有其合理性,但必须要意识到,相对于企业,消费者大多数时候仍处在一个比较弱势的地位。当商家通过种种手段,描出消费者的画像,精准收割韭菜,坦诚来说,消费者并没有多少有效的反制手段。因此,相关部门、商家、消费者必须建立一个立体的监督体系,为标签划定边界,保护消费者的尊严和隐私。
当然,当类似于海底捞给顾客备注标签这类事情曝出时,也没有必要过度解读和妖魔化企业,很大程度上来说,这是企业有些用力过猛了。不妨给它们一些宽容,相信它们能够意识到发自心底的尊重才是服务好消费者的前提。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