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杰在林场查看林木长势情况。刘珂摄
骄阳似火,浏阳湖国有林场场长刘俊杰和几名护林员顶着酷热朝山林里走去。虽然年过五旬,但在山间小路穿行,刘俊杰如同年轻人般敏捷。
日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js555888金沙官网发布消息,经逐级推荐评选,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并经全国绿化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对147名全国绿化劳动模范进行了表彰,刘俊杰位列其中。
“这对于我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在巡山路上得知这一好消息,刘俊杰难掩激动。从森林管护做起,这个林业“老兵”已经在浏阳的绿水青山间跋涉了32年。“在林长制工作的统筹下,我们一线林业人有信心更好地护好林、守好山,让浏阳的天更蓝一点、山更绿一点。”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谢禹
父子两代人,青春护青山
刘俊杰的父亲刘良东也是一名老护林员。从有记忆开始,刘俊杰对于父亲的印象就是“不在巡山,就是在去巡山的路上”。
“那时候村民们缺乏生态意识,砍柴、建房所需的木材都到山里去砍,很多山头都被砍得光秃秃的。”因为铁面无私,劝阻村民乱砍滥伐,刘良东没少和村民们“扯皮”,“好几次村民都找到家里来了,那时候我还小,也不理解为什么父亲和他的同事不让大家上山砍树。”
刘俊杰和几名护林员穿行在茂密的树林中,默默守护着辖区万亩林地。刘珂摄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浏阳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造林运动,决心在几年内消灭荒山。彼时20岁出头的刘俊杰也追随父亲的脚步,成为了向坪林场的护林员。
向坪林场是当时浏阳条件十分艰苦,也十分偏远的一个林场,“当时林场甚至连电都没有。”由于从小耳濡目染,在山林间跑惯了的刘俊杰倒是习以为常,每天天不亮就到林子里去,挖基坑、种苗、补肥、修枝……在父亲手把手的教导下,他亲手将一亩亩荒山“染”成了绿色。
此后刘俊杰辗转九岭林场、连云山林场等多个林场担任场长。在32年的护林、育林工作中,累计造林3万多亩、实施国家战略储备林建设1.8万余亩、生态廊道建设2000多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1.3万余亩、营造珍稀树种2.4万余亩。
如今行走在浏阳湖国有林场的9个分场,刘俊杰轻车熟路,“这些松木都是我们年轻的时候种的。”在浏阳湖国有林场连云山分场的山场里,刘俊杰指着一株株20多米的松树满脸自豪。
“一棵树从种下到成材往往需要30多年,几乎就是一代人的青春。当初父亲他们那一辈林业人种下的树苗,如今在我们这代林业人的守护下亭亭如盖、根深本固,这是我最为骄傲的事情。”刘俊杰说。
30万亩林场完成“生态转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浏阳扎实推进林长制工作走深走实,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以“林长制”推动“林长治”。
“好生态本身就是一种财富,我们的工作不但利在当下,也利在一代代子孙。”在林场,刘俊杰总是把林业部门的相关工作部署和文件精神,用平实的语言解读给一线的护林员听。
“老刘这个人很务实,也很有远见。”作为刘俊杰20多年的老同事,浏阳湖国有林场副场长戴良选对这位老搭档不吝赞美之言。
事实上,也正如刘俊杰所言,只要解放思想,着力提升林业生态服务功能,就能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
在浏阳湖国有林场任职期间,刘俊杰坚持“突出生态保护、实施科学经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方针,采取多种方式,高质量实施珍稀树种造林、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生态廊道建设、国土绿化等一系列林业项目建设,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充分发挥了林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骨干作用,森林蓄积量年递增3%以上。
如今近30万亩的浏阳湖国有林场,已成功从木材生产经营型林场完成向生态公益型林场的转型。
在刘俊杰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浏阳的公益生态林造林质量不断提高,森林资源总量快速增长,林场各项工作多次迎接国家、省市领导检查并获得高度评价。
把“卖木材”变为“卖生态”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林场的收入主要来自“砍树卖木材”。如今这一模式在浏阳湖国有林场已经得到彻底扭转。
“国有林场改革后,我们9个林场合并为浏阳湖国有林场,从那时候开始我们的木材采伐量逐年减少,说实话经济压力很大。”刘俊杰开始集思广益,带领同事们做活绿色文章。
一方面,从林场内部管理入手,大力提倡开源节流,带领职工深入山林,从事造林抚育、苗木培育、林区道路建设等生产性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发展林业经济和森林康养产业,增加林场收入,“每年我们植树造林也需要大量苗木,于是我干脆自己培育苗木,不但省了一大笔开支,还能拿出一部分苗木去卖,能够创造一部分收益。”
在浏阳湖国有林场北沙分场,林下经济也发展得十分红火。“我在山林中巡林护林、抚育修枝时就发现山里有不少野生药材,于是我和几个同事商量,在林下种些药材,这样还能增加生物多样性,一举多得。”刘俊杰介绍,如今北沙分场林下种植了黄栀子、白芍等药材300多亩,每年都能产生一笔可观的收入,并且这些收益都将向当地村民予以分红。
林海苍翠,山河秀美。紧邻浏阳湖国有林场北沙分场的沙市镇东门村也尝到了绿色经济的甜头。依托林场资源,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旅游,村里打造了生态休闲农庄,村民人均年收入逐年增长。
“如今村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含义,我们就是靠着这方山水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东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建辉说。
正是通过一系列务实的举措和扎实的作风,刘俊杰有效解决了林场转型发展过程面临的困难,确保了林场正常运行和林场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在近5年时间,林场活立木总蓄积由90.29万立方米增加到124.42万立方米,南竹总株数由112万株增加到153万株,森林覆盖率由88.9%提高到94.78%。浏阳湖国有林场也先后获评“湖南省秀美林场”“全省国有林场质量管理十佳林场”“全省绿化先进集体”等荣誉。
青山无言,但它们是刘俊杰这几十年“林业时光”的最好见证。
回望一路走过来的历程,刘俊杰说,只要走进满目苍翠的山林,所有的艰辛和劳累就感觉都值得了,“那漫山遍野的绿色看了几十年依旧看不够。”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