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港新景
坚持产业兴镇、开放强镇,古港镇全力建设"湘赣边经济重镇"
晴日暖风生稻香,绿阴幽草胜花时。进入盛夏时节的古港镇,万物并秀,绿意盎然,青山绿水间,掀起“清凉经济”潮,园区企业里,开足马力忙生产,每日都是新模样,处处奏响着奋进乐章。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强省会、当先锋”的首战之年。以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贯彻落实“强省会”战略的实施方案(2022—2026年)》(下称《方案》)为指引,古港镇上下一心,始终坚持“产业兴镇、开放强镇”战略,瞄准“建设湘赣边经济重镇”总目标,以“党建为先、生态为基、发展为要、民生为本、安全为重”为工作主线,真抓实干、砥砺奋进,勇当“强省会”战略开路先锋。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周红珍
【擂响作战鼓】
立足“园区”主战场,以“管家式”服务护航高质量发展
发展是第一要务,坐落于镇域内的浏阳市省级农业科技园是古港镇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
走进浏阳市省级农业科技园,各企业生产车间内机械轰鸣,一条条生产线稳而有序,工人们正加紧作业赶制订单。“今年上半年,园区预计完成地方收入10.255亿元,规模工业产值46.83亿元,同比增长8.14%;固定资产投资9.64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77亿元,同比增长16.8%。”浏阳市省级农业科技园相关负责人介绍。
浏阳市广宇公租房建设项目(一期)建设现场,塔吊林立,工人正紧张有序地开展作业。
“浏阳市省级农业科技园是古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要牢固树立‘园区是产业发展主阵地,集镇是产业配套服务区’理念,始终把服务园区建设、保障园区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和使命,构建园镇发展命运共同体。”古港镇党委书记刘飞舞说。
“最近企业生产稳定吗?订单情况如何?有什么需求和难处可以随时和我们说,我们会尽全力做好服务。”这是古港镇联企干部每周进企语录,虽然只有简单几句,却可以温暖企业负责人的心,让他们安心生产,放心发展。
今年,结合上级要求及镇域实际,古港镇实施千人联千企“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行动,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顾问,镇长任组长,镇各线办骨干力量为成员的千企帮扶专项工作组,明确联点企业帮扶责任人和难点问题协调责任人,制定工作计划,高效推进千企帮扶工作。
“我们每周都有联系干部对帮扶企业开展走访,实地了解企业需求和发展难题,截至目前已走访辖区企业106家,走访次数超300次,针对收集的问题进行了妥善处置,真正做到‘打通最后一公里’。”古港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持续加强与企业的互动对接,不断完善联企联项目制度,畅通企业问题反馈渠道,构建“清”“亲”政商关系,进一步优化企业开办和投资建设环境。
得益于优质的服务,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今年上半年,古港镇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完成固投项目15个,固定资产投资额7.3亿元,实现省外到位资金1.6亿元,超额完成主体倍增工程任务。
《方案》指出,要抢抓实施强省会战略、湘赣边区域合作机遇,建立湘赣边区域原料互通、品牌共建、企业互动的深度融合机制,打造全国一流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和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到2026年,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300亿元以上,创成省级产业园区。
园区要发展,配套设施服务要紧跟其后。今年2月,浏阳市广宇公租房建设项目(一期)动工,总建筑面积为18025.87平方米,将新建2栋10层楼高的公租房,消防用房等配套建筑,以及主入口、消防车道、地面机动车停车位、绿化亮化等室外附属工程,工期正稳步推进,预计明年6月投入使用,可提供住房352套,真正将关怀工作做到一线员工心坎里,让员工“住”的温馨,“住”的舒心。
随着浏阳市省级农业科技园企业数量不断增多,污水处理厂容量也亟待扩容。今年5月,火把岭污水处理厂扩容项目启动,计划将污水处理规模从4000吨/天提升至8000吨/天,充分满足所有企业污水排放需求,为入园企业实现满负荷生产提供保障,同时保护周边生态环境,净化水源,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园区的征地拆迁、办理建房、用地、工程规划手续以及工程施工许可等都是由我们镇上协助办理,只要他们有需要,我们都会竭尽所能,让惠企政策尽知尽享,切实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古港镇相关负责人说。
下阶段,古港镇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推进镇域规划主动融入城区规划,积极承接城区产业转移,逐步推动政策、项目、资源、人才等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进城乡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古港作为城区后花园的优势地位,不断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吹响冲锋号】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以农旅经济添彩“镇域经济”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一直以来,古港镇以实现生态美、村庄美、产业美、生活美、风尚美“五美”为目标,全域推进以梅田湖村为核心的美丽宜居村庄集群示范片建设规划,启动浏阳唯一一个长沙市融合发展标杆型美丽宜居村庄——紫阳湾片区建设和7个普惠型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古城-范市-梅田-燕港-宝盖”乡村振兴示范片活力彰显。
以农耕文化为魂、田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宅为形、绿色农业为基、创新创意为径,彰显“土气”、回味“老气”、焕发“生气”、融入“朝气”……作为乡村振兴新的抓手,乡村旅游的“戏份”越来越足。
别具一格的梦俚民宿与青山相映成趣,诗意的山水田园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进入暑假,不少长沙地区的中小学生已经将研学提上日程。这几天,梅田湖村松山屋场研学实践基地总经理汤宝莲的朋友圈进入“刷屏模式”。镜头中,孩子们或弯腰插秧苗,或在水田里摸鱼,或脚踩打谷机拌禾,或埋头编草编,或晒出一张张自制豆腐皮。虽然皮肤晒得黝黑,但孩子们脸上洋溢着阳光般的笑容。
“连日来,基地每天接待游客1000人次以上,孩子们吃住在农家,一个个农家小院人气爆棚。”汤宝莲介绍,研学基地共有1200个床位,最多的时候研学人数一天达到3600人次。2021年,梅田湖研学实践基地接待学生8.5万余人次,餐饮住宿方面增收300余万元。
以“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为主题,该研学基地不断研发新课程,配齐了捉鱼池、挖藕体验池、竹筏体验池、蔬菜采摘区、夯土体验区等各类研学场地,让学生每个季节来都能体验到充实的与众不同的农耕生活。
趁着乡村振兴示范片建设契机,与梅田湖村相邻,以花木为特色的范市村有了新的变化。漫步在乡间小道,邹家湾屋场的紫薇亭、樱花谷、水桶车、玫瑰花走廊迎面而来,鲜花苗木相间,400亩蔬菜大棚内生机勃勃,一幅美丽乡村图景徐徐展开。
“我们与梅田湖村紧密相连,不到几分钟便可到松山屋场、紫阳湾屋场等,目前正在探讨乡村旅游合作模式。我们计划沿着河边建设一条3公里的自行车游步道,预计9月竣工,还将扩建65亩蔬菜基地,与梅田湖村建立有效衔接,吸引更多的游客观光旅游。”范市村党总支委员梁春国说。
连日来,持续的高温天气引发市民消夏避暑热潮,民宿预订成为热门选项。从古港镇驱车半小时,便可抵达网红民宿村——宝盖寺村。“这个月的房间已经订满了。”云溪杉舍民宿负责人罗添说,暑假以来,开房量达90%以上,为了应对爆满的客流,民宿即将启动二期建设。
不仅如此,梦俚民宿以及其他十余家民宿也是一房难求。每年7月至9月是客流量高峰期,预订民宿的人一波接一波,村民汪良家的农庄也忙个不停。“人流量最多的时候一天有十几桌,从早到晚忙个没停,一个星期收入就超过了2万元。”经过4年多的经营,汪良一家不仅买了新车,还添置了许多新家具,生活越过越红火。
小烟叶,大产业。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同时,古港镇的烤烟种植产业也在“不断生长”。作为我市较早开发的烤烟种植基地之一,古港镇烤烟种植产业特色突出,白鹭村则是古港镇远近闻名的千亩烤烟基地村。从1998年至今,24年的烤烟种植为白鹭村累计带来收入5500多万元,缴纳相关税收1000多万元,烤烟产业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加速器”。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方案》指出,乡村发展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接下来要立足古港产业基础,吹响冲锋号,推进一产提效益、二产提质量、三产提活力,做好资源利用文章,因村施策、因势利导,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推动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发展假日经济,繁荣大市场、促进大流通,激活镇域经济一盘棋。”古港镇相关负责人说。
【奏响最强音】
改善民生福祉,以“畅通指数”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经济发展,道路先行。沿着梅田湖的村道向里驶入,在红梅庄屋场与梅田湖水库入口处,工人与机械正加紧作业,沥青摊铺机展开“双臂”,覆盖着6.5米宽的梅宝公路,8月底将迎来竣工通车。
对于古港镇来说,这条全长4公里的梅宝公路是一条发展之路。
范市村的蔬菜大棚内,农户正在采摘苦瓜。
以前,从梅田湖村去皇龙峡景区是一条路,从集镇去宝盖寺村又是另外一条路,两地之间尽管有小路勾连,但路面狭窄且路况较差,交通十分不便。
从2021年底开始,古港镇便将梅宝道路提质改造搬上日程,路面由原有的4米拓宽至6.5米,既方便了周边村民,也让更多沉睡的好山好水好风光被唤醒,原本前往宝盖寺村近20公里的“绕路”变为4公里直路,打通了旅游联片共振的“堵点”,为游客们的旅游与消费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与可能性,也为乡村振兴聚力赋能。
乡村公路是镇域发展的重要一环,集镇道路建设亦如此。目前,古港镇桐坑北路、车站路人行道提质改造项目已竣工。接下来,古港镇将推动梅田路、老浏东公路、古宝公路拓宽建设,改造拓宽s202省道,争取启动北横线建设,力争实现古港镇对内交通大循环、对外交通大畅通格局。
交通是发展基石,电力则是发展保障。古港镇梅田电力自供区是目前长沙地区仅余的2处自供区之一,覆盖人口3815户,约1.6万人,供电模式以向国家电网购电转供为主、自发电为辅。然而,由于建设年代较久,电网供电线路、配电设施老化、破损等安全隐患不断突显,梅田电力自供区出现停电、断相等现象,电器受损情况频发,容易出现用电安全隐患。
今年,在多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古港镇将这项电力工程改造到位,在原有基础上新增四台一二次融合断路器分流负荷,不仅提升了供电区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同时也使辐射范围内的住户用电更安全、更稳定。“电力设施的完善,让全镇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数进一步攀升,有力支撑了古港新城片区发展,同时也进一步优化了镇域营商环境,为辖区企业的发展蓄力赋能。”古港镇相关负责人说。
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今年以来,古港镇严格常态化落实疫情防控,完成8轮35万余人次核酸检测工作,疫苗接种覆盖2万余人;社会保障实现应兜尽兜,发放低保、养老金等各类惠民资金5755万元;发力教育事业,加快范市小学新建项目建设进度,调查处置违规办学案件10件,维护校园周边安全;用活“党建 微网格”等基层治理平台,结合“五个到户”工作,全体党员干部下沉一线,面对面听民声,努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翻开上半年民生答卷,成绩跃然眼前。
“改善民生,永远在路上。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古港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还将继续科学统筹规划集镇水电路网、基础配套、公共服务等设施建设,突出惠民利民,切实满足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群众幸福指数也离不开生态环境治理。今年以来,古港镇重点开展企业大气污染防治整治工作,以“河长制”“林长制”为抓手保护好青山绿水,积极开展环境整治,完成2022年第一批森林图斑整改共计63个,顺利承办省妇联湘女新农人联盟成立、“出手吧姐姐,湘妹子来植树”系列活动及2022年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会议,环保信访投诉同比下降24%,环境保护工作可圈可点。
立足新的发展阶段,古港镇抢抓“强省会”战略契机,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不断提升古港影响力和美誉度,努力建设“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魅力、实力、活力”幸福新古港。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