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8月,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8498万元,50万元以上村达到71个
浏阳日报讯(记者张可夫)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迸发新活力、取得新进展,今年省委组织部根据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等5个主题制作了乡村振兴系列专题教学片,在基层党员干部中开展乡村振兴“金秋五课”集中学习培训。
9月5日,全省200万基层党员干部参加乡村振兴“金秋五课”学习。在第一课《产业为先谋振兴》专题教学片中,浏阳报送的《浏阳:村强民更富》入选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获全省推介。
“通过接待研学学生,2020年我分得6万多元,2021年分红达到了9万多元。”专题片中,古港镇梅田湖村41户入股农户分红的故事传递着收获的喜悦,“农嫂子”毛桃英朴实的话语,生动诠释了“村强民更富”的内涵。
“讲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内容,我们依靠山水林田湖资源,大力发展研学和旅游,将美丽乡村变成美丽经济,2021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长至120多万元。”古港镇梅田湖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峰说。
专题片中,永安镇西湖潭村荒山“变身”现代产业园的故事同样令人振奋。2017年,西湖潭村以5个村民小组共计354.38亩土地集体入市,引进星辰·尚东产业小镇项目,打造泛家居聚集区。将土地入市,让村民入股,2021年,整个项目为全村带来收益超300万元,其中村集体分红93万元、村集体土地租金达15万元。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在今年3月召开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朱东铁指出,要做大乡村产业,重点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农村电商,深入实施“六大强农”行动,增强乡村振兴驱动力。
坚持发展乡村产业,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的“筋骨”强了,农民的腰包鼓了。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截至8月底,全市302个涉农村(社区)集体经济总收入8498万元(其中经营性总收入5072万元)。其中,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达71个。在这些“示范村”中,关口街道金口村的表现可谓亮眼。今年,金口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已突破100万元。近年来,金口村盘活闲置土地,先后引进泰平置业、复兴混凝土、昌盛远大包装、湖南顺昂长城驾考中心、新弘学校等十余个项目,探索出一条“土地入市,集体获益”之路。
大瑶镇天和村则利用浏阳市花炮材料制造产业基地位于村内的优势,成立了浏阳市棠花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购置洒水车,聘请村内空闲劳动力,为企业开展绿化维护、卫生清理等服务,从中赚取物业管理费,今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也已经超过50万元。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我们将继续实施‘个十百千’乡村产业发展工程,以特色产业助推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增彩。”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