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兴一直与父亲、爷爷奶奶共同生活,得知他考上了大学,一家人都非常高兴。记者周红珍
高考过后的暑假,对毕业生来说是一个“黄金假期”。旅行、聚会……这些度假方式成了多数人的选择。而家住古港镇古城村的杨兴却选择留在了家里,尽心尽力地照顾坐在轮椅上的父亲,替年过七旬的爷爷奶奶分担些家务活。
“开学用品都已经准备好了,姑姑、表哥和爷爷送我去学校,很期待大学的新生活。”9月1日上午,在古港镇古城村,记者见到了杨兴。即便家里条件艰苦,但杨兴从小就未让家里人操心,今年18岁的他以462分(物理类)考取了邵阳学院护理学专业,即将开启新的人生旅程。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周红珍
懂事顾家
为省钱只点一个菜,一个月生活费只用300元
“以前都是旧房子,前两三年得益于驻村干部帮扶和政策支持,房子才有了新面貌,但家里还是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走进杨兴的家,只见墙壁进行了简单的粉饰,屋里的水泥地面破损了好几处。堂屋里,只有一张木桌和几条椅子,唯一的家具是三姑送过来的旧柜子。屋子虽简陋,却收拾得非常干净、整洁。
“从我记事起,父亲的身体就一直不太好。”杨兴5岁时,父亲因脑积水病情反复,身体越来越不好,腿脚不便,轮椅一坐便是13年。母亲则选择了外出打工,至今未归。杨兴自小便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家里全靠爷爷打零工和政策兜底维持,父亲的生活起居也由二老照料。
正因为清楚家里的条件,杨兴从小就十分懂事,每一分钱都省吃俭用。“在读高中的时候,他每天只用十几块钱,早餐吃包子,中餐就点一个菜,晚餐吃一碗粉,一个月生活费只用了300多元。”说到这里,杨兴的父亲声音有些哽咽,“他点菜也是以素菜为主,几乎不怎么吃肉,懂事得让人心疼。”
这个暑假,每天早晨6点,杨兴便会早早起床,洗衣服、做早餐、打扫卫生……各类家务活,他都能做得游刃有余。忙完家务,他还会推着父亲出去散散步、聊聊天。
“他从小就很懂事,学习根本不用我们操心。今年,当得知被大学录取时,自己一个人在前坪转了好几圈,嘴里还哼着歌,我们也都为他高兴。”提起儿子今年的高考成绩,杨德伏脸上浮现出了笑意,“这辈子,我最骄傲的就是有一个这么懂事的儿子。”
憧憬未来
继续努力学习,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
“杨兴很节俭,穿的衣服裤子鞋子都只有三四十块钱。这次我想带他去买衣服,他也一直拒绝,说太贵了。”杨兴的三姑姑杨四清告诉记者,看着侄子在收拾读大学的行李时,装进行李箱的都是旧衣物,她既心疼又感动。
杨兴的父亲共有四个姐姐,都住在杨兴一家附近。自杨兴父亲患病以来,四个姑姑在维持自家生活的同时,也会时常过来探望。在她们的关怀与帮助下,杨兴也渐渐长大了。四个姑姑和其他爱心人士的关怀、帮助,杨兴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我家不富裕,是政府帮扶、亲戚和社会的关爱支撑着我们。”杨兴说,这些年他时常在四个姑姑家吃喝,姑姑们也常给他买新衣服,可以说吃的用的都是亲人给的;上下学时,姑父、表哥表姐也会帮忙接送他;父亲在家吃药、吃饭,除了爷爷奶奶在看顾,也有很多爱心人士、亲戚不定期来探望;他上学的学费、父亲治病的医药费都有政策兜底,村上邻里对他们家也是诸多照顾。
今年,正当杨兴担忧学费的时候,他得知自己可以申请浏阳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我提出了申请,现在不用为第一年的学费和住宿费发愁了。”
“进入大学后,我会一如既往地努力学习,学好护理专业知识。同时,我也会利用假期打工挣钱,补贴家用。”杨兴说,虽然生活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他始终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他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再回报社会。
秋天的浏阳,阳光灿烂、温暖。站在阳光下,杨兴对未来满怀憧憬。如果您有意愿帮助杨兴,可拨打本报新闻热线83830000。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