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我党历来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近年来,中共浏阳市委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决策部署,不断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在市委统战部的直接领导下,2017年9月,浏阳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成立,将来自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的90多位各界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凝聚在一起,充分发挥"一根头发带动一把头发"的作用,为浏阳发展凝聚共识、贡献力量。
人物风采:杨玲,浏阳市党外知联会副会长、浏阳市第十一届政协常委,长沙市福利协会副会长,湖南银心医养集团负责人,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敬老志愿者、全国公益先行者、全国长期照护联盟首届天使奖章、湖南省为老服务工作者等称号。
“80后”的她,成为了200余位老人的贴心“小棉袄”
“你认识我吗?我是谁?”“当然认识,杨院长杨玲嘛。”浏阳市银杏养护中心,杨玲正和91岁的刘湘汉聊天。这名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忘却了很多事情,却清晰地记住了院长杨玲的名字。
在杨玲的生活里,这样温暖的一幕每天都在上演。她创办的三个养老机构,共照护着200余位老人。而老人们,也早已经将她当成了自己的贴心“小棉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南大学临床专业毕业的她为什么走上了养老事业这个行列,杨玲表示还得从自己的经历说起。2006年,杨玲刚大学毕业,就被检查出患有红斑狼疮,这让她几乎崩溃。但作为家里的独生女,杨玲最先想到了自己逐渐老去的父母。
“如果真有什么问题,我的父母该怎么办?”失声痛哭之后,杨玲冷静了下来,决心要做点什么。于是,临床专业毕业的她,将目光瞄在了养老事业上。
养老机构成立了,但要想真正地运营好、管理好谈何容易?为此,杨玲在2008年前往苏州、上海拜师取经学习。经过系统学习,结合自身实际,她先后创建了“爱心存折”和“一碗汤的距离”护理新模式,并逐步创办银杏康复医院、银杏养老院、银杏养护中心,推动医养结合落地。
从2006年至今,杨玲的养老机构已经服务了2000余位客户,她的事业也已经扩展到了江西等地。“只要自己还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我就会将养老机构一直做下去,为老人们的幸福晚年而努力。”杨玲说。
多方建言,致力推动养老事业发展
作为市党外知联会的副会长,杨玲充分发挥着她在养老领域的专业之长,时刻关注着浏阳养老事业的发展,组织发动党外知识分子开展为老服务活动,并倾力为社会养老事业建言献策。
“截至2021年年底,我市60岁以上人口为271154人,占人口总数的18.7%。但全市养老机构仅有40家,综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86个,可容纳的养老床位总数为4905张。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的不足与家庭养老能力的逐渐弱化,以及老人根深蒂固的居家养老意识,推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势在必行……”
随着对养老事业的深入,杨玲不仅仅关注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从2006年入行时起,她就在“如何推动养老服务”这个课题上下功夫——她组织参与“医养结合”课题调研,认真收集和整理数据,积极了解其他城市地区养老体系发展情况,致力推动我市养老服务不断升级。
随后,杨玲又将目光投到了居家养老上。为此,她先后向市政协提交了《关于规范我市医院陪护行业的提案》《关于加快我市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等提案,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并率先打造浏阳第一家智能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浏阳市12349智慧养老服务发展中心,以提供“乐享生活”服务为自身最大价值,推行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主导的智能居家养老服务运营平台,为社会提供更完善、智能的老年社会服务。
“预计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增至3亿多人。”面对未来,杨玲表示自己会继续深耕养老领域,团结凝聚更多的人和力量,助推浏阳市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为社会和谐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文/欧阳稳江)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